
图| 大学城校区

图| 东风路校区

图| 原五山校区

图| 龙洞校区

图| 番禺校区

图| 沙河校区

图| 揭阳校区
“广东工业大学”校名字体,
书法线条流畅,
铿锵有力,
飘逸中带着坚定,
仿佛在挥洒豪情万丈。
从东风路到五山、沙河、番禺,
从龙洞到大学城,
从广州各校区到粤东揭阳校区,
这六个雄浑苍劲的校名大字,
见证了学校的不断壮大发展。
将广工大人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
抒写得淋漓尽致。
这大气、经典的校名字体,取自于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诗词、书信手稿。
那么,当时学校的校名字体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校名背后的故事。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三校合并组建为广东工业大学。在合并前夕,广东工业大学筹备组召开多次会议,就合并后的各项事宜进行充分讨论,这其中就有关于“广东工业大学”校名字体的讨论。
校名字体确定过程
1995年3月14日,广东工业大学筹备组召开工作会议,与会人员16人,在此次会议中就开始讨论校名字体问题。经认真讨论,各位领导倾向于从毛泽东同志的字迹中选出校名字体,拼接在一起。

图|(1995-XZ11-2)广东工业大学筹备组会议记录P43-44相关内容截图
此次会议关于校名字体的决议是,由秘书组负责,去各图书馆查找毛泽东同志笔迹,要求用简体。若找不出,则用电脑中的字体。

图|(1995-XZ11-2)广东工业大学筹备组会议记录P71-72相关内容截图
1995年4月5日,广东工业大学筹备组召开工作会议,与会人员17人,此次会议再次对校名字体问题进行讨论。经认真讨论,学校领导提出,关于校名字体问题,暂用毛泽东同志的手书体繁体字,把“东”、“工”稍改一下。并形成决议。
1995年三校合并后,时任学校党委副书记薛发明分管宣传工作,何国新同志时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在问询薛发明、何国新等同志后得知,薛书记给何部长交代任务,要求从毛体中找校名六字“广东工业大学”。
何国新在当时的五山校区图书馆查找资料,从几本毛泽东诗词、书信手稿中选了校名六字。然后,拼接复印交给薛书记。
毛体校名六字经过学校常委会讨论,通过了校名五字“广东工业大”,最后一个字“学”字做了调整,不是何国新原来找的字。可以说,现在的校名用字,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何国新完成了基础查阅、选取工作。
校名字体定稿
广东工业大学的校名字体经过反复讨论,直至第四稿作为1995年招生简章用稿。

图| 校名字体第四稿((1995-XZ11-11)广东工业大学字体来源)
后又经调整,第五稿作为校名字体的定稿,也就是沿用至今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校名字体。

图| 校名字体第五稿((1995-XZ11-11)广东工业大学字体来源)


图| 所选取的部分毛主席手书体素材((1995-XZ11-11)广东工业大学字体来源)
注:由于当时档案意识不够强,相关人员没有留存部分毛体字出处的原始资料记录或工作照片。
我们有幸从毛体字中选取
并确定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校名字体,
如今,这六个校名大字巍然而立,
早已成为广工大的一个符号、一张名片。
校名字体,
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大气磅礴的风骨,
同时,
蕴含了一代又一代广工大人
拼搏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
它将时刻激励我们:
奋发向上,
汲取力量,
勇攀高峰!
文字| 安俊停
图片| 校档案馆、校史馆;网络
编辑| 安俊停
初审| 廖海艳
审核| 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