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光阴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天天地流转。
当你走进档案馆,
一张张老旧的相片、泛黄的纸张
以及褪色的卷宗
刻划着广工大六十多年一路走来的沿途记忆,
宛如镌刻在时光深处不老的风景。
在这些泛黄的纸张中
有一张征集校训、校徽方案的通知,
显得格外耀眼,
苍劲的印痕悠悠地诉说着校徽背后的故事。

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三校合并成为广东工业大学。为了使学校树立起更富于特色的、鲜明的社会形象,获得内外对学校识别的统一,增强宣传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意气风发地迎接工大合校一周年的到来,学校决定向广大师生员工征集校训和校徽方案。
在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下,王金广老师的作品在众多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最佳设计奖。


图左:广工大校徽诞生; 图右:(1996.4.28)校徽设计稿

图:王金广老师的校徽设计创意说明

图:王金广老师设计创作校徽的工作照

图:王金广老师作品获评最佳设计奖

王金广老师的设计理念:校徽设计与学校“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相吻合,以虚实共存的艺术手法,运用五个相同单元的人字形图案,以创办一流品牌学府为核心目标,象征学校以人为本、凝聚各方力量,手拉手构筑安全、宜人、和谐的育人环境,同时寓意广工学子展翅高飞,报效国家和人民的远大理想,图形与寓意巧妙结合体现学府人文气息。
设计元素:人字形图案围合的虚形恰好构成广州的市花——英雄花(红棉花),体现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南中国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美誉的地理人文环境,同时象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自由、民主的名牌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特征。
设计特色:校徽中心图形以书籍和矩形知识模块为平台表现“工”字的虚形,用广东工业大学的英文缩写“GDUT”构成图形化的“业”字,突现“工业”大学的办学性质及工业信息技术的依托背景;中心图形象征学府培养健康快乐、学识渊博的学子犹如破土而出的人才之“苗”,茁壮成长,成就栋梁之材梦想的过程。
目标定位:繁体形式的广东工业大学汉字与简体英文全称以“工业”为核心图形,呈现出有序、自由、活泼,犹如花蕊的触角,寓意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粹,融学府办学理念之智慧,体现学府中西合璧的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
色彩设计: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达喜庆、吉祥、活力的色彩识别理论(天时)+英雄花的地域特点(地利)+广工人的热情、友善、进取、创新(人和)=广工红(C-15%,M-100%,Y-90%,K-10%)。
整体形象:校徽简洁大方,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易于识别。
学校与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商标注册申请事项责任合同,对包括校徽在内的五个商标进行全类垄断保护。
流水带走的光阴故事改变了一群人,
昔日意气风发、天真烂漫的笑脸
再见后却有了不一样的笑容。
回首过往,
唯有广工大校徽
以最崭新、最干净、最端庄、最大气的模样
呈现在我们眼前,
它熠熠生辉,不曾改变。
在广工大的校园里,
从不缺席,
交流名片上、书本信件上、
路边的指示牌上
都有它的影子。
它在广工大这片沃土上,
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认得它的模样,
它是我们心中的勋章。
校徽
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份情怀,
它是我们最初的念想也是最后的回忆,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想以及远去的笑声
都随着它一起镌刻在光阴的故事里,
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采访后记
采访王金广老师后不久,我们在馆藏档案中发现了一张照片才得知,2000年,工业设计专业师生第一次参加首届中英华南高校工业设计大赛荣获唯一大奖,当时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了获奖情况。受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邀请,英国维珍航空公司赞助王金广师生团队一行4人出访英国。

图:2000年,王金广老师赴英交流时留影
文字| 甘雨
图片| 校档案馆、王金广
编辑| 安俊停
审核| 刘赞